冬天悄无声息来了。对于一个生活在南中国的人来说,最幸运的事莫过于在这个冬天别中暑了。而对于生活在北极的生物来说,夏天来得又是如此漫长。想想生活在西伯利亚的黑熊,这个冬天对于它们来说,真是一个漫长而又无聊的假期:因为饥寒交加,这或许是十月革命爆发在沙俄的原因吗?我猜的。
但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每个区域的独特魅力才显得弥足珍贵,不是吗?
自然,是我们心向往之的环境,客观来说,这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心灵回归。城市的嘈杂,生活的琐碎,人们都趋近麻木,快失去本真的自我,忘记出发的方向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朴实且具有灵性,无形中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人力量与方向。正如冬天就应该下雪,这本身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吗?
那么,这个冬天你有看过雪吗?如果没有,那你有多久没有看过雪呢?
人们偏爱雪,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情怀呢?爱它的圣洁,爱它的稍纵即逝的可贵,还是爱它所营造的浪漫氛围?反正我是很享受在大雪天里睡个舒服的懒觉,正如很多动物一样,有冬眠的习惯。有没有试想过在大自然中有所大房子,可以直接的与雪共舞?一定会是很棒的体验吧!
那么请跟随我来看看一些静谧之地吧!
位于斯德哥尔摩附近有一栋历史悠久的别墅,50年代时期由建筑师KOD和她的丈夫Josef Eder共同建造,一直到60年代,都是当作夏日避暑圣地使用。从里到外的设计非常简单自然,这栋别墅结合了新老建筑,门外还有一大片花园,它俨然已历经岁月的沉淀。最近被重建,但并不是简单的修补来恢复原貌,而是无论细节,技术,还是设计上都与时俱进的与当今的经济,意愿,需求进行了融合。
传统的屋子是由坚固的石头作为基底,木头构造而成。窗户及整个正面都被粉刷为灰亚麻色。起居室位于新建的部分,厨房则在老房子里,中间有一个种满橡树的斜坡可以通往。入口将他们相连。新建筑是由实木铸造,窗户和门都是由松树做成,铺满地板的灰色羊毛地毯与暗灰的天花板完美融合。就地而坐,看一整天书都不会累吧!完全是一种享受。夏日,窗外绿树林荫,微风徐徐,十分凉爽。相比夏日,冬日住在里面会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吧!夜里感受屋外大雪飘飘,而屋内开着暖气或者是烤着火,泡杯茶,放着喜爱的音乐,在书房读书写作,然后睡个热乎乎的懒觉。第二天起床,映入眼帘的雪景一定非常壮观,令人震撼。雪好似给万物都穿上了洁白的衣服,雪白的一片,如此景象会不会将你融化?真的太美了!起床吃过早餐,跟朋友家人来场有趣的雪仗,随意创新堆雪人,尽情享受这雪带来的乐趣,带来的情感交流的互动。一旦雪融化后一定便会出太阳,那时便是晒太阳的好时光,在院子里发呆神游,慵懒至极。
斯德哥尔摩最冷时零下二十多度,一周的日照不超过二十个小时的事也是很经常的。大部分人需要补充维生素D。一年多五个月左右基本都是冬天,不习惯的话出行不太方便。每年政府都要花很多人力财力来解决雪天的交通问题,但每年也都还是有那么几天公共交通是瘫痪的。想去的话,就带上一些维生素D去森林木屋冬眠吧。
瑞士风景如画的山峰中,藏匿着一个小村庄,位于山坡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冰川露台。日内瓦的建筑工作室Lacroix Chessexg根据当地的历史背景设计了一座房子。类似于瓦莱州风格的“raccard”,一个传统的小屋用于存储粮食,房子由石头打底,大面积木头来增加与地面的距离。由于一个单独的封闭大体积的结构会破坏整个构造的和谐度,所以它被分为两部分,由山腰的入口相连,向山谷45度角度的方向分开。
从山的另一边,可以看到“M”形的轮廓,看起来象一座山,而在山谷一侧,从地面上簇拥而起的两座大房子则像小孩子画的儿童式房子。
走出门外,看到整座山与你为邻,一半山丘,一半平地,而你身处其中,是何种感受?那刻的你应该会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心胸也变得宽广。看到漫山的雪景,世界的纯白,心自然也跟着纯净起来了。嗯!这就是自然的力量!雪有唤醒万物复苏的魔力,雪融化的过程也清洗了过去的一切,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包括人的心灵。那么何不来次旅行,感受下这种意境?
BRS是由根特的设计师Dierendonckblancke设计,比利时建筑师Alanxder Dierendonck 和Isabelle Blancke建造而成。位于一个小的沿海村庄,毗邻一个美丽的沙丘保护区。该住宅在该地段的最高点。它熙熙攘攘的建造还有屋子的颜色让它看上去与周围的景观非常和谐。极简的设计,透明的落地玻璃,毗邻海的周边,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大海与雪一定是最完美的结合。在海边感受雪的盛宴,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儿了。
冬日,是结束也是开始,一切也都慢下来了。试着放慢你的脚步,感受下它独有的美好吧!让你的心情与雪地一起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