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向童真的 2 次告别

告别童真的方式有千百种,限于网络管制法规,你今次只会看到两种。其一,当我们首次接触到来自新世界的未知;其二,当我们自己决定要割舍什么的时候。

 

方法一:The Face

在大家的颈椎还未被手机摧残的年代,书报亭就像小说里的龙门客栈,人们每月按时前往那里补充资讯营养。《1626》、《Yoho》、《Yes》、《新视线》、《新周刊》,当然还少不了语文老师推荐的《读者文摘》,微笑脸。正是这些出版物,拉了一把身处角落的我们,让我们仿佛站在了世界的最中心。

而在 90 年代英国,一本叫《The Face》的杂志,将新文化的浪潮刮遍英伦,甚至让农舍里的某个孩子,为他的摇滚未来做起了准备。

The Face》的电视广告:20 秒讲述杂志的精神

如果说《i-D》表达了年轻人的时尚,那《The Face 则代表了年轻人的风格,且从它在 1980 年创刊后的 15 年内,对年轻文化的推进影响巨大。杂志有预见的采用了那时以摄影师 Ray Petri 为代表的“Buffalo”,当时西伦敦最具影响里的创意人集合。结合真性情的报道方式,和大胆、好玩的版式,他们几乎定义了 90 年代年轻人的风格。

《The Face》初期的杂志内页,摄影 by the Buffalo

采用 Buffalo 的人正是当时的主编 Nick Logan 和艺术指导 Neville Brody他们包容了我们的奇思妙想,Nick 的才华和他的努力成正比,他几乎是住在办公室了。而 Neville 每期都设计出不同的字体,但却很神奇没有偏离《The Face》的主调Buffalo 的成员之一,Jamie Morgan 回忆道。

尽管如此,《The Face》还是在 2004 年停刊了。在 Nick Logan 离职后,杂志失去了灵魂,败在了数码浪潮下。文章后面有 Buffalo 的线上档案库,请留意。

但其精神不死。没看到吗,眼下这股强劲的独立杂志群体。国内的独立出版也开始复苏了,比如最近创刊的《Closing Ceremony》。告别童真的方式有很多,看杂志也可以。

方法二:拒绝天真

童年步入青年标志是:

变得更加迷人?可以偶尔堕落?

不再去游乐园?拥有身体欲望?

Danila Tkachenko 并不知道答案,于是拍摄了俄罗斯某个小区的孩子们。照片中混合了人像、纪实以及静物摄影的技巧。他寻求的答案,就在下面。

抬头直视、唇齿想接、肆意挥霍、环抱双臂、隐于街角、叛逆反击,以及开始怀念那个纯真的自己。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向童真道别。天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后果,但这不重要。

无论是《The Face》中对青年文化探索,或是 Danila Tkachenko 通过摄影做的“问卷调查”,我看到了清晰的坚强,和最初的勇敢,也看到了表皮下的脉络和伤痕。然后,我青涩欠揍地用这篇文做铺垫,其实只想知道:你当初是如何告别童真的,童年的“童”,纯真的“真”。

1.

《The Face》中但当摄影的 Buffalo 的作品集:

http://www.jamiemorgan.co.uk/images/

2.

封面图来自:KIRILL SAVCHENKOV

本文图片来自:The Face Archive;Danila Tkachenko

文章为 Malt 原创,不得随意转载。转载请联系:INFO@MALTM.COM


MALT麦芽

WWW.MALTM.COM

MALT 麦芽是一个关于想象、美学及创造的

在线内容分享平台;

它来源于我们多年观察、研究与分享的

众多领域集合的成果。

我们会为品牌提供定制化的新媒体内容推广、

如需商业合作请邮箱:INFO@MALTM.COM

☟保存/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公众号☟

SHUMANSHEJI